延绵群山中,四个可爱的孩子站在旗杆下仰望冉冉升起的国旗,在灵川县大境瑶族乡金竹村教学点,每周都会呈现这样一幅画面。
金竹村地处大瑶山腹地,平均海拔800米,距离大境瑶族乡政府驻地有20多公里,群众居住分散,离学校最近的自然村也有五公里的路程。1997年,中专毕业刚参加工作一年的李忠华被分配到金竹村教学点教书。
“把孩子给我,我会把他们教好!”这个承诺,李忠华说给家长听,也是在勉励自己。为了孩子们,在茫茫大瑶山里,他一守就是25个年头。当年,李忠华刚来的时候,这所学校有11名老师、100多名学生,此后学校学生数逐年减少,到2020年这里仅剩4名学生。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,李忠华决心尽自己所能“不让一个孩子掉队”。
每天清晨,李忠华都早早起床。在学校,李忠华既当老师,又当管理员,既当炊事员,又当保姆。他利用休息时间上山砍柴,帮学生煮饭、炒菜。学生指甲长了,他帮忙修剪整齐;学生头发散了,他帮着梳理整洁;他还教学生认真洗手,养成讲卫生的习惯。放学了,他还要送孩子们回家。由于学生少,教课和后勤都要承担,打扫教室、整理桌椅、清扫厕所都是他的工作。
“山上的生活单调,年轻人可能待不住,我正合适。” 李忠华说,他今年46岁,每周上30多节课,要教语文、数学、美术、音乐、体育、科学等学科。二年级读完后,孩子们就要到山下的大境民族小学寄宿就读了。
“家里的事情基本顾不上。”李忠华说,前些年,妻子患了精神分裂症,至今仍在药物治疗,面对高额的治疗费用,生活变得越发艰难。因为工作关系,他少有时间照顾家庭,女儿在外面读大学,家中的事情全部落到拖着一身病痛的妻子身上,李忠华对妻子心怀愧疚,但还是默默坚持了下来。
“只要这个教学点还需要继续存在,即便只剩下一名学生,我也会坚守,陪着孩子一起成长。”李忠华表示,如今,教学点虽然仅剩下4个孩子,但有组织的支持、社会的认可、家长的信任,他没有理由离开。他会静心教书、潜心育人。
“90年代初,金竹村一个大学生都没有,现在村里已经走出去80多名大学生了。”李忠华说,25年来,数不清有多少个孩子长大走出大瑶山,走进更广阔的世界,但他将默默坚守在大山深处,信守着最初的承诺,坚守对教育事业的那片初心风俗习惯其实和环境是密不可分的,这也许就是山河壮阔的魅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