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在位置:首页 > 清廉之窗 > 基层风采 > 正文

临桂区:监督护航 “冷黄沙” 变 “热产业” 暖了民心富了乡亲

作者:秦丹 黄晓微
来源:临桂区纪委监委
摘要:八月的黄沙瑶族乡,20.2℃的凉爽气候里,游客在林间步道漫步,农户在民宿院坝晾晒罗汉果,民宿经营者忙着登记入住信息……这个藏在临桂区西北山区的瑶乡,如今成了远近闻名的“避暑宝地”。这火热景象的背后,是区纪委监委聚焦“生态富民”开展精准监督,推动民生实事落地的生动实践。

  八月的黄沙瑶族乡,20.2℃的凉爽气候里,游客在林间步道漫步,农户在民宿院坝晾晒罗汉果,民宿经营者忙着登记入住信息……这个藏在临桂区西北山区的瑶乡,如今成了远近闻名的“避暑宝地”。这火热景象的背后,是区纪委监委聚焦“生态富民”开展精准监督,推动民生实事落地的生动实践。

  “以前守着好山好水却富不起来,现在游客多了,家里的百香果、腊肉都成了抢手货,一年能多挣好几万。” 黄沙村村民盘大姐一边给游客装特产,一边算起增收账。作为全区生态保护重点区域,黄沙瑶族乡曾因地处偏远、产业单一,群众增收缓慢。区纪委监委在生态惠民专项监督中发现,这里98%的森林覆盖率、年均16.5℃的气候等生态优势,正是发展乡村旅游的“金名片”。

  “不能让好资源躺在山里‘睡大觉’,更不能让群众守着‘聚宝盆’过穷日子。” 区纪委监委成立专项监督组,督促区文旅局、农业农村局等部门与乡镇联动,梳理出交通设施不完善、民宿规范不足、农产品销路窄等3类12项问题,建立“整改台账”,实行销号管理。针对民宿发展初期审批流程繁琐的问题,监督推动相关部门简化手续,开展“一站式”指导,阳燕玲投资100多万元的“山林小苑”从立项到开业仅用了3个月,如今21间客房旺季常常爆满。

  在监督推动下,一系列惠民举措落地见效:职能部门联合打造“银杉 + 瑶乡”特色IP,设计研学路线,让生态优势转化为旅游吸引力;农业部门指导300多户农户种植罗汉果扩大至3000余亩,400多户发展百香果3200余亩,并引进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;交通部门修缮进山道路,解决游客“进得来”、农产品“出得去”的难题。目前,全乡23家民宿已带动80多户群众就业,特色农产品年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。

  “群众的笑脸,就是对我们监督工作的最好评价。” 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,下一步将持续紧盯生态产业发展中的堵点难点,督促职能部门把“绿水青山”守护好、把“金山银山”培育好,让更多像黄沙瑶族乡这样的乡村,在监督护航下走出生态富民路,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。

象山区:靠前监督 织密燃气安全“监督网”
临桂区:下沉监督护航夏粮收购
清廉桂林
点击进入清廉桂林主站
清廉桂林 微信
清廉桂林 官方微博
^返回顶部^