市发改委李主任有个坚持多年的习惯——登山。每到周末,他总是背着用了多年的旧背包,穿着普通的登山鞋,默默攀爬城郊的青峰山。山风拂面,汗水浸透衣衫,那种纯粹的攀登感让他感到无比畅快。
周六清晨,当他像往常一样来到山脚时,却发现旁边停着几辆高档越野车。几个陌生“山友”正围在一起谈笑风生,他们一身名牌冲锋衣,手腕上戴着价值不菲的登山表,手里把玩着碳纤维登山杖。
见李主任在做热身运动,为首的男子热情招呼:“这位大哥,一个人爬山多危险,不如跟我们一起?”李主任微笑着婉拒,依旧按自己的节奏踏上熟悉的山路。
行至半山腰的陡坡,鞋底突然传来一阵刺啦的撕裂声——不知被什么锋利物件划开了一道口子,像是被刻意切割过。他慌忙抓住旁边的树干,才勉强稳住身体。
“小心!”身后传来关切的呼喊。那群“山友”恰好赶上,见状立刻围了上来:“大哥,没事吧?这山路危险,鞋子不防滑可不行!”其中一人二话不说,从背包里取出一双崭新的专业登山鞋。“大哥,试试这双登山鞋,德国进口的,防滑性能绝对有保障。”
李主任连忙摆手:“这太贵重了,我不能收……”对方却不由分说地把鞋塞到他手里:“都是户外爱好者,互相帮助是应该的!就是一双鞋子而已,安全第一!”
望着自己开裂的旧鞋,再看看眼前陡峭的登山路,李主任犹豫片刻,最终还是换上了。
新鞋踩在石阶上,稳得像生了根,攀爬时省了不少力。下山时,“山友们”又热情地邀请他一起野餐,李主任想着刚刚人家才帮了一个大忙,推辞不过,只好加入。
席间,他们谈笑风生,话题从登山技巧聊到户外装备,又从装备聊到生意投资。临走前,他们还特意加了李主任的微信:“李哥,以后爬山叫上我们,人多热闹!”
从那以后,李主任的登山装备开始悄然“升级”。起初只是登山鞋,后来是专业背包、防风冲锋衣,再后来是GPS定位仪、高端帐篷……每次“山友们”都会适时送上“贴心装备”,理由总是那么自然:“李哥,这装备我们用不上,放着也是浪费,您先拿去用吧!”
他也从一开始婉拒到逐步接受,就像习惯了登山时更轻便的装备,他开始觉得,帮“朋友们”搭个话、通个气,算不上什么大事。
于是,当“山友们”无意透露企业在项目审批上遇到“小麻烦”时,他悄悄打了招呼;当他们经营不善时,他又“牵线搭桥”,帮他们拿到不该拿的合同……
直到那个寒冷的冬日早晨,市纪委监委的工作人员出现在李主任单位办公室时,他像被人从山顶猛地推了一把,瞬间清醒。原来那双被割破的旧鞋,正是这场精心设计的“围猎”的开始。
他坐在冰冷的椅子上,忽然想起第一次跟着父亲登青峰山时的情景。那时他才刚刚考上公务员,穿着旧胶鞋,磨得脚底板生疼。登上山顶后,父亲对他说:“登山得穿合脚的鞋,走该走的路。一步踩错,就容易摔下去,你工作后也要时刻记住行稳致远。”
可他是什么时候换上那双“不合脚”的鞋?是在半山腰接过那双德国登山鞋的时候?还是在野餐时听着他们聊生意、没起身离开的时候?他记不清了,只知道从穿上那双鞋开始,他走的路就越来越偏,直到坠入深渊。
其实登山和为官的道理是一样的。最险的从不是陡峭的悬崖,而是那些带着“好意”递来的绳索——它们看着是帮你省力,实则早已把你捆住,引着你往深渊里走。
这世上,没有免费的装备,只有早就标好价格的“围猎”。可惜,李主任明白得太晚了。